实验中心

理工学院实验室历经了数理系、计算机科学系、理工学院几个阶段的发展建设,现有2个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面积近3500平米,实验室设备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固定资产总值1000万元,其中主要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00万元,实验实训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为理工学院10个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提供专业实验实训教学服务,并对学生科技活动、毕业论文(设计)、创新设计制作、自主学习和教师教研科研等进行开放。

理工学院设置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2014年获批立项的云南省高校力学开放重点实验,在“十三五”期间,学院将紧紧抓住学校转型发展契机,结合向工科应用技术型专业发展的实验教学需要和建设城市燃气特色专业群的转型目标要求进行实验室建设。

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前身最早是1978年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校时成立的物理实验室,主要任务是负责全校本专科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和物理学类专业实验教学。

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近160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334万元,其中80%以上的教学仪器是近年购置的,设备先进,状态良好。

中心设置了近代物理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包含力学实验室、热学实验室、电磁学实验室和光学实验室)、电工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可支持开设189个实验项目,计算机仿真实验室与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共用,安装了金华科仿真物理实验室和大学物理仿真实验两套正版仿真实验软件,可开设50余个仿真实验项目。

目前承担了理工学院物理学专业、物理教育专业的《力学实验》、《热学实验》、《电磁学实验》、《光学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电工学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等8门实验课程(107个实验项目),以及物联网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数字电路实验》、《电工实验》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实验课程均有完备的实验教学大纲,按大纲要求,按大纲要求,实验中心的教学仪器设备能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实验教学效果良好。

理工学院积极争取省教育厅、地方政府、企业的支持,创造条件,精心谋划,提出了“立足校内、面向社会,校企联合、开门办学,注重实践、突出应用,资源共享、高效建设”的建设思想,主持申报了云南高校力学开放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于2014年6月获批立项建设,为普洱学院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立项经费:省教育厅三年经费支持140万、学校配套140万。积极争取普洱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力学开放重点实验室获普洱市政府资助90万元支持,资金已经到位。

力学开放重点实验室全部建设完成后,实行“开放、竞争、联合、流动”的运行机制,设立开放基金和开放课题,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与学术交流等。以项目管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为基本模式,积极探索有利于科技创新、学术创新的新型科研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对学生、教师、社会全开放,提高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水平。这将为普洱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普洱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在加快推进产学研进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具有边疆民族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

力学开放重点实验室目前完成了力学开放实验室、高性能云计算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燃气综合实训室(包含燃气设备综合实训室、燃气设施安装与维修实训室、燃气具安装与维修实训室、金工实训室)的建设,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214万。

实验教学中心十分注重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管理制度健全,执行严格,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物、以制度管事,以制度保障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主要服务理工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

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约120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356万元,计算机200多台。中心设置软件开发基础实验室、路由与交换实验室、Web应用开发实验室、数字媒体开发实验室、物联网基础实验室、摄影摄像工作室,并与学校信息中心的公共机房共享实验室,保证了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数字媒体技术(本)、计算机应用技术(专)、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现代教育技术(专)、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工程造价(专)、物联网工程(本)、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专业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

实验室配置了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2人,其中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1人。学院选拔了数名专业对口、基础扎实、责任心强、爱岗敬业的专任教师承担部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充实到实验室管理队伍中,解决了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认真执行专任教师进实验室的举措,承担课程的中青年教师均必须承担相应的实验教学任务,在实验室中锤炼实践教学能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目前,实验教学队伍共3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2人,讲师11人,人员配置基本能保证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