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佤族文化,燃爱国情怀,献青春力量”普洱学院理工学院“民族团结石榴红”团队三下乡实践活动结硕果

发布日期:2024-07-3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普洱学院理工学院“民族团结石榴红”团队带领大学生走访西盟县佤族村寨,探寻特色民族文化,见证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在实践过程之中增长见识、才干,并为少数民族文化宣传作出贡献。2024年7月8日至12日,普洱学院理工学院的6名师生踏上了一次意义非凡的旅程,前往西盟佤族自治县,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的核心内容涵盖乡村振兴、民族团结与非遗文化三大板块。在此次活动中,师生们不仅深入体验了佤族的独特文化魅力,而且在实践过程中显著提升了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实操能力,期望能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民族为本,奔赴振兴大道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伊始,石榴红团队深入西盟一中和西盟周边乡村地区进行社会公益宣传与社会调研,旨在推动民族教育振兴,调研边疆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希望为偏远山区的孩子们铺就一条通往知识的大门,并推进青年学子回馈家乡,促进乡村建设,为边疆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围绕探索民族乡村振兴的主题,团队首站抵达西盟一中,为200余名未来祖国的建设者开展了一场富有教育意义的宣传活动。通过大学资助政策宣讲,向学生们深入阐述了国家对边疆学子的关心与扶持,重申了党在教育领域的指导方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此外,宣讲教师还详细解读了国防建设和征兵政策,借助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鼓励他们积极参军,为边疆地区的繁荣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活动结束时,成员团队们为每位参与的学生赠送了精心挑选的礼品,包括实用的学习用品和具有西盟文化特色的定制书袋,希望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中牢记民族文化,推动文化传承,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建设祖国情怀。

三下乡活动照片

西盟一中校方与普洱学院理工学院12名师生合影

石榴红团队深入佤族村寨,受到村民们的热情接待。团队调研了佤族传统非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见证了民族文化的魅力,了解到,通过依靠佤族非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有效带动了乡村的发展,让佤族部落百兴,走出了贫困,奔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随后师生团队深入采访了二十余户村民,为村民进行义拍活动,记录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记录并传播乡村的振兴历程,同时倡导社会各界加大对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关怀力度,共同助力民族振兴的伟大征程。

义拍照片1

7b44348b99b7d313a20f3049ddec5c4

乡村义拍部分影片


各民族一家亲,共筑和谐之情

在调研的第二天,全体师生共同踏上了探寻民族团结之旅,参观了阿瓦人民唱新歌纪念馆、勐卡镇民族团结盟誓塔、中课镇班箐村的拉勐纪念碑等地方。

走进阿瓦人民唱新歌纪念馆,石榴红团队们仿佛走进了一段民族团结的历史长卷,在这里,每一件展品、每一张图片都生动地诉说着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共同发展的故事。纪念馆不仅是对阿瓦人民英勇斗争历史的缅怀,更是对民族团结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弘扬。通过领略民族博物馆中展品,各位成员们能深切感受到那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民族始终团结的伟大精神。

紧接着,全体成员瞻仰勐卡镇民族团结盟誓塔,通过历史叙事的方式,参观、领略并品味了民族团结的历程。在讲述人的生动叙述中,边疆民族对党的坚定忠诚展现得淋漓尽致,纪民族团结盟誓塔展示着属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凝聚力,站在盟誓塔前,团队成员能深切地感受到独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团结精神。

站在中课镇班箐村的拉勐纪念碑前,岩教副局长生动讲述了拉勐纪念碑的历史意义,让我们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忠诚、团结、进步、和谐四个标语有了具象化,让每位石榴红团队的成员们更为真切地体会到了边疆各族人民“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接着,团队来到了热情洋溢的中课镇班箐村村民小队,佤族人民的热情仿佛一杯杯醇美的甜酒,借助独特的民族手势和传统器皿,在师生间传递着友爱与团结。在这一股股“热情”的灌溉下,民族团结的情感在每个人心中澎湃,现场氛围升至前所未有的顶峰。一首首民族歌曲,传递着喜悦、热情与团结,每一位佤族人民都为迎接新朋友而欢欣鼓舞。他们舞动的双手、轻快的步伐、嘹亮的歌声,不仅表达了对未来的深情向往,也成为了民族团结的又一象征。

3

师生在纪念馆集体唱《阿瓦人民唱新歌》

纪念碑

团队成员与民族团结盟誓塔合影

拉勐纪念碑

团队成员在拉勐纪念碑前合影


传承非遗文化,弘扬中华瑰宝

西盟之行中,团队人员采访了永俄寨、博航村、班箐村的非遗传承人,参观了西盟县佤族博物馆,了解到佤族文化、历史、自然景观以及宗教信仰的深厚背景,跨越历史见证佤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领略了佤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

在勐卡镇马散村永俄寨,我们参访了佤族舞蹈、乐器的非遗文化传承人,了解到其发展历史和传承,更是有幸欣赏到传承人优秀的表演,聆听每一首佤族民谣传达的意义,感受佤族舞蹈的古老韵味,大家深有感触。在西盟县中课镇班箐村,石榴红团队同佤刀传承者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了佤刀文化传承的故事与内涵,品读每一把佤刀背后的故事。

在勐梭龙潭的参观学习中,师生们不仅欣赏了其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深入地理解了该地对佤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象征,尤其是“龙摩爷”圣地的祭祀传统,它体现了佤族人敬畏自然、和谐共生的信仰。

三下乡活动照片2

非遗文化传承者们分享及展示民族乐器

6

佤刀实景图

DSC00536

师生同博物馆讲解员共同了解织锦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跟随国家战略步伐,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描绘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展开。团队深入农村腹地,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关爱服务活动,不仅加强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地区在经济活力、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师生们通过政策宣讲、深入实地考察、乡村主题摄影、入户深入访谈以及红色文化课堂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了西盟地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大学生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和挑战。利用新媒体的广泛传播优势,生动展示了乡村的变迁与发展。团队成员亲身感受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对西盟地区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被边疆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国梦的壮志豪情所感动。

这次宝贵的实践经历让青年学生们深刻领悟到,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他们应当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需求紧密相连。他们将以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态,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为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篇章而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