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普洱学院理工学院,于2014年3月在原计算机科学系基础上组建,下设计算机科学系和物理系,现有5个本科专业(物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学)、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个专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造价)。
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6人(二级教授1人),副高级15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专任教师数为38.18%;硕博学位教师42人,占比76.36%;双师型教师25人,占比53.19%。师资队伍建设呈年轻化、高学历、结构多样的特点和趋势。学院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教师先后评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云岭学者、长江学者,获批校级教学团队1个,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级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1人,省卓越青年教师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2人,校级专业负责人5人,校级青年骨干教师培育项目2人,逐步建立起了一支规模适中、数量基本满足需求、整体结果基本合理、师德良好、教学水平稳步提升的教师队伍,为学院的内涵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理工学院拥有物理、计算机两个实验教学中心和一个省高校力学开放重点实验室,共设置了17个专业实验室其中包含校企共建实验室1个,使用面积近350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00多万元,教学设备精良、教学条件先进,并建有1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学院坚持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助教学"的基本原则,近年来建成云南省高校力学开放重点实验室1个;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等50余项,获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0余件、已获授权45件;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0部;在国际、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93余篇论文被SCI,EI检索数据库收录;承担完成国家新工科教改项目1项,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5项。
学院积极落实普洱学院与东软教育集团共建”—带一路”数字产业学院要求,以发展和繁荣云南及普洱数字人才培养生态体系为目标,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人才产教融合培养路径,构建与现代产业学院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相适应人才培养的本科专业体系,融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建设成为国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示范性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及数字人才培养基地,服务于云南、普洱经济发展,为云南、普洱区域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理工学院秉承“固本、和谐、创新、致远”的校训,继续坚持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产教融合为方向,经全院师生共同努力奋斗,学院已经发展成为我校办学特色鲜明、学风扎实、注重应用、强调创新、与时俱进、理工科特点优势明显的学院。
二、专业简介
1.专业:物理学(专业代码:070201)(学费4500元/生•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适应中学物理教育发展的人才需求、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及科学研究能力,具有现代教育理论及物理学科的基本教学技能及实验技能,能在各级各类中学等教育机构,从事物理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 力学、力学实验、热学、热学实验、电磁学、电磁学实验、光学、光学实验、原子物理学、近代物理实验、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学教育学、中学心理学等。
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学制4年,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70学分,另需获得第二课堂6学分,且符合学校规定的其它条件与要求,准予毕业。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1.从事基础物理以及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工作,从事人力资源培训部门物理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培训与管理工作。
2.从事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有关电子电器设备开发、维护与管理工作。
3.考研深造:通过研究生考试进入相关学校或研究所进行学业深造。近年来,部分学生考上湖南大学、苏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学校的硕士研究生。近年学生考研率5%左右。
4.自主创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能力,自己开办公司,自主创业。
就业率:本专业2012年获准招生,2021年转为师范类专业。物理学专业历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
毕业年份 |
年终就业率 |
2016年 |
100.00% |
2017年 |
97.92% |
2018年 |
93.30% |
2019年 |
81.67% |
2020年 |
94.83% |
2021年 |
93.94% |
2022年 |
97.37% |
2023年 |
100% |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代码:120102)(招生人,学费4500元/生·年)(拟停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专业基础,具有良好的管理学与经济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信息技术知识、电子商务知识及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能够在现代管理、信息技术相关领域和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建设、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管理学、统计学、信息资源管理、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应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
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学制4年,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70学分,另需获得第二课堂6学分,且符合学校规定的其它条件与要求,准予毕业。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1.面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商企业、科研机构等组织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分析处理和办公自动化应用等工作。
2.面向公司企业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开发、实施以及管理、运行维护等工作。
3.从事网站建设维护、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维护以及互联网+自主创业等工作。
就业率:
本专业2014年获准招生。
毕业年份 |
年终就业率 |
2019年 |
97.60% |
2020年 |
95.28% |
2021年 |
98.02% |
2022年 |
97.70% |
2023年 |
94.74% |
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代码:080906)(招生人,学费4500元/生·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适应数字时代与信息社会发展,掌握数字内容创作、制作及相关技术工具研发、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在传媒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域从事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及开发、制作、传播、运营或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应用、软件工程、设计构成、计算机图形学、影视编导、计算机平面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等。
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学制4年,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70学分,另需获得第二课堂6学分,且符合学校规定的其它条件与要求,准予毕业。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1.可在广播电视、广告设计、影视制作等传媒和文化产业相关领域从事多媒体信息的采集、编辑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以及多媒体产品的开发与制作工作,在动漫和游戏公司进行动漫或者游戏的开发与设计,同时也可承担前端设计开发及新媒体运营相关工作。
2.在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从事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音视频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等工作。
就业率:
本专业2016年获准招生。
毕业年份 |
年终就业率 |
2020年 |
94.64% |
2021年 |
95.71% |
2022年 |
97.33% |
2023年 |
98.66% |
4.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代码:081002)(招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够在能源供给与运营、城乡建设与设计、建筑施工与管理、建筑节能与环保等相关领域从事燃气供应、城市能源供应系统、通风空调、建筑环境评估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设备调试、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工作。
专业核心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建筑设备自动化、通风与空调工程、燃气输配、燃气燃烧与应用等。
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学制4年,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70学分,另需获得第二课堂6学分,且符合学校规定的其它条件与要求,准予毕业。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本专业紧密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等国家重大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急需人才。
1.能在政府、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城乡环保管理、环境监控、环保施工、技术支持、政策和技术咨询等工作。
2.能在能源开发利用及运营、城乡建设与设计单位、环境管理、工程施工与管理企业从事能源开发与运营、暖通空调设计、设备开发、设备安装与调试、室内外环境调控与营造、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系统保障和管理等工作等方面的工作。
就业率:
毕业年份 |
年终就业率 |
2022年 |
97.92% |
2023年 |
96.00% |
5.物联网工程(专业代码:080905)(招生人,学费4500元/生·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基本的计算思维能力、物联网规划设计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在农业、制造业、安防、物流、智能家居、智慧农业、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RFID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与设计、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践等。
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学制4年,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70学分另获取第二课堂6学分,且符合学校规定的其它条件与要求,准予毕业。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1.从事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等单位的通信架构、信息安全的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
2.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关于智慧农业、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物联网工程相关设施的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行与维护工作。
就业率:
本专业2018年获准招生。
毕业年份 |
年终就业率 |
2022年 |
94.44% |
2023年 |
91.43% |